發布時間:2022年05月23日 14:03 來源:中國新聞網
95年前,一位新西蘭人來到了中國,18年之后他來到了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,他來的時候還帶來了當時西方比較先進的工業文明、農業文明,讓這一片偏遠的山區第一次出現了拖拉機,出現了玻璃,出現了電燈。
那這位老人跟中國到底有什么樣的故事?我們為什么要紀念他?他對甘肅山丹有什么樣的情結呢?那就跟著我們的鏡頭一起去展館里面一探究竟吧。
路易·艾黎是新西蘭人,1927年來到中國,1987年在北京逝世,在中國生活和工作了60年,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重要貢獻,被稱為“中國的十大國際友人”之一。
20世紀40年代,艾黎和英國記者喬治·何克在陜西鳳縣雙石鋪創辦了西北第一所培黎工藝學校。命名為培黎,寓意是“為中國的黎明培養人才”。
又是什么樣的契機讓他情系甘肅山丹呢?
1943年底路易·艾黎將學校搬遷到甘肅省山丹縣,學校一度發展到近600人的規模,設有約20門專業,供學生實習和生產,招收貧寒子弟,安排農民就業。
艾黎把山丹視為他的“第二故鄉”, 1953年定居北京后,曾先后六次訪問山丹。1979年在第四次重訪山丹時,毅然決定將自己收藏的近4000件文物全部捐贈給山丹。
1988年,遵照遺囑,艾黎的骨灰一半撒在他工作和生活的山丹四壩灘上,另一半安葬在山丹河畔的艾黎與何克陵園。
責任編輯:【吉翔】
如何讓傳統戲曲借關公形象“漂洋過?!?/p>
[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(0106168)] [京ICP證040655號] [京公網安備 11000002003042號] [京ICP備05004340號-1]
總機:86-10-8782668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5699788000
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。
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Copyright ©1999- 2022 chinanews.com.
All Rights Reserved